中国特许经营第一网——携您一起走进特许领域
康百联盟疑云重重:联姻各存私心博弈谁更高明
时间:[2013-11-25]    来 源:未知     作 者:特许经营项目组  点击:

上周,康师傅和百事可乐宣布建立“战略联盟”,但其内容没有早先传闻的康师傅“收购百事在华业务”,而是双方股权置换:康师傅饮品将以5%的股份换取百事可乐旗下装瓶厂的全部持股,同时还将成为百事公司在华的特许经营装瓶商,负责生产、销售和分销百事的碳酸饮料和佳得乐品牌产品。而作为交换,百事可乐在获得5%的康师傅饮品公司股权后,还有权决定在2015年前将其在康师傅饮品公司的间接持股增加到20%。

康师傅与百事可乐在中国软饮料行业地位可谓举足轻重,呼风唤雨,市场排名分列第二、第四。其强强联合将如何改写中国市场格局,这种结合能顺利通关吗?在国际市场上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双方缘何走到一起?人们难免做出各种猜测。

能否不蹈可口可乐的“覆辙”

这项交易尚有待商务部和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康师傅股东会的批准。人们不会忘记,2009年3月,可口可乐179亿港元并购国产的汇源果汁未通过商务部反垄断调查。据此,不少业内人士及专家认为由于有可口可乐的前车之鉴,这项交易虽然并无十足通过审批的把握,但不排除顺利闯关的可能性。

商务部研究院美大研究部博士王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部的调查裁决将依据其是否构成行业垄断,威胁产业的健康发展,行政审批有固定程序,不好评价。当记者问及此次是台资企业“收购”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商务部是否将网开一面,另眼相看?王立表示:“绝无可能。我国政府会一视同仁,按照地域划分看,所有在华注册企业都应该被视为中国企业。”

中国政法大学特许经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维华博士对记者表示,政府更多从宏观角度考虑,而非“感情”因素。当然如果涉及著名的民族传统品牌,或者确实构成市场垄断、威胁产业正常健康发展就要另当别论了。但作为大企业,康师傅和百事可乐均向外界表明擘画已久、成竹在胸,都愿意放手一搏,兴许此次就能成呢。

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祝合良教授认为,当初商务部从反垄断角度,从四个方面将可口可乐案予以否决,但不排除背后有保护民族品牌的考虑。但此次情况略有不同:碳酸饮料属于前景不甚看好、处于下降阶段的快速消费品(从健康角度不及茶饮或果饮),且又不涉及国计民生,康百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不会损害消费者利益,所以闯关的可能性较大。

跨国公司在华战略是否变化

进入新世纪的第2个10年,不断传出一些在华跨国公司水土不服、败走麦城,甚至有抽身退出的报道。此次,百事的收缩是否正好验证此言?

王立认为,康百交易表明在整条“鱼”不可通吃的情况下,跨国公司开始主动抓大头,专吃鱼身,而放弃“鱼尾”、“鱼刺”,留住最擅长、最有战略意义部分,如知识产权、品牌等无形资产,以及高附加值的部分放弃产业链条中低端的部分。

有报道称,与百事可乐合资的3家中方企业指责外方故意转移利润,导致企业连年亏损,百事可乐的终极目的是挤走中方,实现独资。而拥有强大销售网络的康师傅的介入,并获得特许经营权正好佐证了这点。王立认为,这只是一种揣测。但百事可乐既然愿意出售,说明生产线对其而言已经属于“鱼刺”部分了。在连续3年亏损的情况下将资产转让出售还能换点钱,收取特许经营费,何乐不为?

记者注意到,百事可乐首次将特许经营权授予在中国内地经营的企业。那么是否说明在华跨国公司加快了特许经营步伐?原先没有大规模推广,现在时机成熟了?

李维华称:百事可乐转让的特许经营权属于生产特许,而麦当劳的属于模式特许。百事可乐此举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市场因为有了“一条两法”(《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商业特许经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及《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以及特许经营知识的传播,加上市场这个试金石正反两方面教材的示范效应,中国特许经营市场环境比以往更规范化了。

在李维华看来,百事可乐的战略走向是“归核化”,而这在跨国公司中属于正常现象。“双方互换股权,属于资本运作层面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无非是互相借助对方优势资源,而专注于发展自己长项。这是在华跨国公司在进行自身战略的多元化与归核化比较后的一种抉择。”他表示,这在管理学上称之为“核心竞争力”,跨国公司把握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将生产、销售统统转让给康师傅,但百事可乐仍然将浓缩液配方、市场推广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紧握供应链产供销关键环节的同时,将利润低的部分剥离出去。

联姻各存“私心”博弈谁更高明

此次联盟双方均十分高调谈论合作的目的及意义。

康师傅称,这种合作是为了迎接“中国饮料行业黄金时代的到来”。而百事可乐则将与康师傅的联盟视为其全球饮料创新计划的一部分——“为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成功,我们必须绝对拥有最好的本地业务合作伙伴”。这似乎是向外界表明,这种合作不存在谁吃掉谁、孰是孰非的问题。

有报道称,过去数年间,康师傅茶饮料所占中国软饮料市场份额节节攀升,而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碳酸饮料所占份额实际是在萎缩,被茶饮料挤压。大公司将不良资产剥离出去,专心投资良性资产,作为一种战略考虑,康师傅此举难道有挤压百事可乐碳酸饮料份额的战略意图?李维华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从过往实例看,跨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的目的,有的是让中方品牌淡出市场、逐步消灭这一品牌作为终极目的,或者夺取其消费群体,以及市场销售终端。但李维华认为,康师傅不惜以牺牲自身商业利益为代价,将来有意“泯灭”百事可乐的碳酸饮料品牌,显然是过度揣测。

祝合良则谈到,双方股权置换,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品牌之间的联盟非常普遍。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除了技术、业务层面外,在资本层面的股权交易,更容易建立愈加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强强合作对双方均有利,强弱合作很难实现,弱弱合作则毫无意义。“康师傅在大陆崛起,但仍属于区域性品牌,与百事可乐这一全球性知名品牌联姻将可以提升自身影响力。为了打压碳酸饮料市场,而违心与百事可乐合作,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他最后表示。

 

文章由(创业项目)网编辑整理

昵     称:
您的评论

特许加盟 连锁加盟 开店选址技巧
Copyright ©2005-2015 特许经营第一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搜宝商务中心2号楼
电子邮箱:liweihua169@126.com 京ICP备180474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