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的来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做事不能太功利,你如果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即使当时没收获,它也在你的DNA里埋下了成功的种子,未来很多东西会被串在一起,发挥作用。
我读过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乔布斯传记,比我更熟悉苹果历史的中国人恐怕不多。最开始我觉得他是个桀骜不驯、富有创造力的创业者,后来佩服他能东山再起。乔布斯从1975年出道到今天,干了35年,但最近这三年仿佛是把35年的功力一掌击出—他用一款iPhone甩掉了诺基亚,再回过身来用iPad对微软和英特尔发起猛烈冲击,之前用iPod超越了索尼。如果孤立地看这几个产品,或许你会觉得也没什么,但乔布斯就好像真的进入了“飞花摘叶,即可伤人”的境界。跟他的这些创新相比,我们做事的格调都还不够理想。
《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启示》不是一本自传,只是装满了乔布斯的创新秘密。大多数关于创新话题的书籍和研究报告都集中于讨论那些神秘难懂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与之形成对照的是,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传奇。他公司的口号“非同凡想”远不止是一件营销工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强大、积极、改变游戏规则,每个人都可以拿来应用到每个领域中。
可是学乔布斯比较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第一是把乔布斯神化。乔布斯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缺点很明显的人,不是一个神,在这个前提下才能去研究他。第二,只顾做事后分析,而不见完整的过程。现在有些公司认为苹果不过如此,不去研究它的DNA,只抄产品,这肯定是错的。
创新是苹果的秘密武器,但是其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 乔布斯并不笃信创新来自一套现成的“系统”。苹果的员工从不参加那些旨在锻炼创新能力的研讨会。你不会看到在苹果总部里散布着乐高玩具来激发创新的火花,也不会看到一群员工在所谓的“创新咨询师”带领下参加精心设计的团队建设活动,满世界地玩寻宝游戏。实际上,乔布斯对这些老套的作法颇为不屑,他曾经对《纽约时报》的罗布· 沃克说:“我们从不说什么‘让我们来上个课’或‘听好了,这就是创新的五大法则’或‘把这些创新宝典挂满公司’之类的话!”
本书将乔布斯不为人知的非凡之处呈现给大家,角度新颖,归纳精简,而且普通人是可以学习乔布斯的,他们用乔布斯的创新方法改变了商业图景、改变了社区面貌、改变了人生轨迹。但我还是想提一句,学习创新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除了读书之外,还得多看、多学。而且,学习乔布斯的目的也得明确:不是要成为第二个乔布斯,而是要学习他的思维模式。
我更喜欢去理解乔布斯做产品时是怎么想的。我猜他做iPod时也没想到日后的iPhone和iPad。iPod卖了一亿部后再做iPhone,你不感觉水到渠成吗?可如果没有这些积累,没有用户基础,如果第一步出来就是iPad,会怎样?这就是微创新,是苹果公司CEO乔布斯发明的,他说,“微小的进步可以改变世界。”
这本书讲了创新的七大法则,都很实用。书中许多有关乔布斯的故事,不断挑战读者的思维,引领你在以下方面思索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愿景、思想、消费者、设计、体验、故事。但就跟练武功一样,师傅只是教给你口诀,练得成练不成,还得靠自己实践,在做的过程中去悟。创新应该像我们玩游戏似的,走到某一步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些新的线索。总的来说,人在年轻的时候做事不能太功利,你如果踏踏实实把每一件事做好,即使当时没收获,它也在你的DNA里埋下了成功的种子,未来很多东西会被串在一起,发挥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