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记者接到一位来自东北某地女士的电话,她对我们讲了“加盟”水晶花项目的失败经历。我们暂且把这位大姐称为李大姐。
李大姐是一位下岗职工,为了实现创业,她一直留意搜集各种致富信息,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但是,找个这样的创业好项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她看中的所有项目,公司地址都不在当地。李大姐为难了,不去那些公司考察不放心,去考察又需要很大一笔费用支出。如果项目做成了,那么多花些钱也算值得,但是如果去考察以后发现项目不适合自己,那钱不是白花了吗?所以李大姐希望当地能有公司做一些她在媒体上看到的新鲜小投资项目,为她提供加盟的方便。
今年年初,她发现当地有做水晶花加盟培训的公司。在媒体上,李大姐已经了解了水晶花这个项目,也感觉这个项目不错。看到当地有人做,心里非常高兴。她想,情人节就要到了,如果在此之前把水晶花项目学会了,趁过节把自己做的水晶花拿到市场上去,一定会赚上一笔钱的。
于是,李大姐找到这家公司。该公司的经理头发已经花白,这让李大姐凭添了一份信任。李大姐想,过去的老辈子人都实诚,而且都这么大岁数了也不至于骗人吧?
这位头发花白的经理给她介绍了水晶花项目的种种市场优势,还让她看了摆放的精美水晶花样品。此时里屋就有人在学制作,李大姐走过去想看看,被工作人员制止了。经理说,需要交300元以后才可以看。等了这么长时间,总算有这么个近在眼前的机会,不看岂不太可惜了?李大姐心里虽然感觉不舒服,但还是交了300元钱,由那家公司的工作人员给她做了现场制作演示。
看过之后,李大姐想,这个水晶花制作过程真的不复杂,适合自己在家里加工。那位经理说,学做这个水晶花需要交4000元加盟费。于是,她回到家跟家里人商量。家里人对于水晶花并不了解,所以并不看好这个项目,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但是李大姐觉得,面对情人节商机,不赚一把实在可惜。(本文为中国百姓创业网www.fm268.com原创)于是决定相信一回自己的判断,找到那家公司交了加盟费。
在那家公司,她一会儿工夫就学会了水晶花的基本制作方法,还拿到了一张传授水晶花技术的光盘,再有就是一套用复印方式制成的黑乎乎的教程。除了这些教材之外,她还从公司领到一些制作水晶花的材料。带着这些东西,李大姐回到家准备大干一场了。
但是等回家以后李大姐却发现,那家公司所提供的材料有问题。从花杆到叶子、花,彼此之间根本不配套,用这些材料勉强可以做出来的“水晶花”已经很难叫做“花”了——样子难看得连自己都看不过去,怎么卖啊!
李大姐又找到那家公司,结果那家公司说,好的材料也有,但是价格就贵了。面对那些高价的材料,李大姐气馁了,用这些高价材料做出的花哪里能挣钱啊。
李大姐不甘心,又想办法联系货源。她想,可以自己去找南方的厂家,通过从这些厂家进材料把水晶花做起来。工夫不负有心人,厂家终于找到了。但是那些厂家对李大姐说,你要的材料数量太少,所以价格上没有太多优惠。李大姐问完了报价后发现,这些报价和她在当地那家公司拿货价位是一样的。
价格便宜的材料做不出像样的花,而价格贵的材料做出的花又不赚钱,这不是白忙活了嘛。眼睁睁看着情人节过去,看好的商机就这样溜走了。
对此,李大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很多公司就是做信息,靠卖信息赚钱。而一些公司掌握一个信息进些材料就出来做加盟,根本不考虑可行性,加盟这样的项目失败概率太高了。我当时做这个项目考虑的就是项目简单,觉得其中没有什么可疑的东西,但是实际情况不是那么回事。回头想想,如果当初能够再冷静一些,不被那个‘情人节赚一把’的想象迷惑,理智认真地分析这个项目,相信也不至于轻易上当。”
��
这数字真的很诱人,那么有无成功实例?该工作人员笑着说:“现在店已经开了好几家了,生意也不错,我们很有信心。”采访中记者也发现,许多企业都抱着类似的想法,对于公司成立时间短,严格意义上还不够参加连锁加盟展,他们大多显得很不以为然。
说法:据了解,国内贸易部1997年颁布的《商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曾对特许者的要求作过明确规定。该办法第6条规定:特许者必须具有注册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独特的、可传授的经营管理技术或诀窍,并有1年以上良好的经营业绩;具备向被特许者提供长期经营指导和服务的能力。
问题Ⅱ:是商业婚姻还是卖机器
——说是特许经营,实际上却是卖机器,或者从中收取不菲的加盟费,这些是几次展会上屡见不鲜的现象,这次展会也不例外。
“免加盟费,高收益”,展会上,杭州一家贸易公司的加盟宣传广告非常惹眼。该公司是一款家用桑拿SPA浴箱在浙江的销售代理商,今年4月刚刚取得代理资格。看看他列出的加盟条件:只需购买他们的机器并一次性进货30台,就可取得县一级市场代理权,一次性进货量达50台,就可取得地市一级市场的代理权,这意味着有了发展下线加盟者的权利。该机器的批发价为每台1280元,而市场的统一售价为2180元。
这不是明摆着来推销机器吗?对这个问题,该公司负责人毫不讳言:“别人加盟是开店,而我们是为了推广这个产品。”
虽喊出了免收加盟费的口号,打的却是购机加盟的主意,类似的现象在这次展会上不乏其数。
说法:加盟金、权益金、品牌授权使用金……展会上,名目繁多的加盟条件让许多参观者看花了眼。那么真正的特许加盟应该是怎样的?笔者随即电话采访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武瑞玲。武瑞玲郑重地说,特许经营的核心内容是有偿转让无形资产,重的是品牌概念。同时,特许者和被特许者之间应是商业婚姻关系,即相对于代理、经销等商业模式来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将维持更长久,内容也很宽泛,被特许方前期的员工招募、培训、统一广告营销等内容都被涵盖在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单纯的卖机器、所谓的一次性买断等都够不上称为真正的特许加盟。
加盟展实在太多了
场景一:“要是早知道杭州此前已经举办过那么多场加盟展,我们也不会大老远赶来参展了。在此之前,展览公司可是根本没向我提及!”从开展第二天开始,参展单位卡布里奥(北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招商负责人一直紧锁着眉头。指着桌上几份意向书和展位前寥寥无几的参观者,他一个劲儿地诉苦:“怪不得人会这么少!”
“卡布里奥”主营意大利风格西餐,2001年进入中国。据该负责人介绍,上次在上海展出时,展位一天就吸引了400多名有意向者,早就听说浙江一带的投资热情,所以他们对此次展会满怀期待。“过了大半天,问的人寥寥无几。估计这样下去,一天连50人也接待不了。”他说自己有点“受骗”的感觉。
场景二:在世贸中心二楼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记者发现了杭州一机械食品公司的展位:墙面上零星贴着几张海报,一位工作人员在向路过的参观者发着广告纸,场面显得非常冷清,这与其在前几次加盟展上动辄四五个摊位、现场演示制作的大手笔截然不同。
“摊子铺得那么大,投入那么高,可是没什么效果,所以也就没必要那么浪费了。”一位姓程的工作人员说。从去年7月到现在,各大大小小的加盟展就参加了五六回,但大笔砸下去的钱却不见什么效果。从去年到现在,他们才发展了两家加盟店。“今年本来想干脆不参加了,后来主办方说有个免费的摊位,所以又过来了,就当发发宣传单吧。”该工作人员无奈地说。说法:其实,有类似抱怨情绪的参展单位并非个别。记得去年底在杭举办的“对特许加盟热的冷思考”会上,中国连锁协会会长郭戈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毫不客气地指出,目前浙江的特许经营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各式各样的加盟展似乎有泛滥的趋向。尤其是一些展览公司,出于商业炒作的动机,四处招展,常常把许多不符合条件、达不到基本资质要求的单位也放了进来。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加盟展上参展企业鱼龙混杂的局面。
创业者想一口吃成胖子
为期四天的特许经营展会,迎来参观者达1万多人次,虽不及以往几次的人流,但这个数字再次传递出强烈的信号:参观者的投资热情依然;而事实上,他们的心态却已发生改变。
“要拿下台州地区总代理权,要什么条件?”在杭州帕特专利实业有限公司的展位前,来自台州的孙先生把水晶花细细看了几圈后,就抛出了上述问题。不料,该公司前两天已有两位顾客取得了杭州、台州地区的总代理。“看来只能走加盟这路子了。”孙先生有点遗憾地说。然而,问起对这种产品、对市场的把握,他却一概不知,“这玩意比较新,凭感觉吧。”孙先生这么回答。
还未探明水的深浅,就急急下单,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对于加盟者还是公司品牌来说,想一口吃成胖子的想法都不太现实。因为按照惯例,加盟者往往是从单店加盟起步再往地区代理发展,一环扣一环,这个过程也是让加盟者逐步接受企业经营理念、把握市场的过程。同时专家还提醒,广大投资者还应有风险意识,不能盲目。据了解,即使在特许经营极为发达的美国,其失败率也高达45%,近半特许店在开业5年内关门。
想加盟还得擦亮眼睛
其实,热闹的不仅是展会,近年来可以看到,“万兔速丽”、可的等连锁店一家家地开,推出加盟业务的新面孔也在增多。这是否意味着我省加盟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并非如此。有一个数据,在杭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连锁业占17.5%,而特许加盟的比重微乎其微。同时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在我省,特许经营这种商业模式并不尽如投资者的意,整个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的情况,预想中的热度并未到来。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特许经营进入中国特别是浙江时间并不长,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制度上的不完善和法律法规上缺少制约,一些不良企业就趁机浑水摸鱼,先包装个概念,不管产品成不成熟,有没有市场,就向社会兜售,然后捞了钱走人。
要使我省特许加盟健康成长,需要有效规范和正确引导。中国特许经营法律网的主持律师肖朝阳认为,除了把好特许企业审批关、发挥协会的监管作用外,还应加强法规条例方面的制约监督作用。
文章由(创业项目)网编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