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便利店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各大便利店品牌布局的重点。7-11、全家、罗森等全球知 名便利店连锁进驻不说,在大型商超难有亮眼表现的当下,沃尔玛等零售巨头也在布局社区便利店。然而,大佬们尚未发招,掀起波澜的却是成立仅4年的本土品牌 全时便利店。在“万店计划”的规划下,全时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门店数量,但这样的速度能保证门店的质量吗?
一天六家、一周八家……自从全时宣布启动自己的“万店计划”后,诸如此类的新闻就层出不穷。然而,在这样的高速开店模式下,全时能够保证自己的品质吗?这样的飞速扩张是资本的游戏,还是意味着便利店真正的蓝海已经到来?
然而在这样的模式下,有不少全时的加盟商却怨声载道。
被指虚假宣传
“我认为,首先全时在加盟宣传上就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据原全时东方瑞景店的加盟商谢松涛称,当他2015年5月看到全时的加盟信息时,全时方面的官方宣传中提到的毛利率相当高,然而实际上并不能达到这个水平。 “我当时咨询的时候拿到的宣传册上印的(毛利)就是40%,后来工作人员宣传的时候还有说55%的,我觉得这个利润水平相当高,所以才加盟了全时。”谢松涛表示,他加盟的时候采用了全时给他推荐的铺位,也就是东方瑞景店,选址的时候全时方面承诺过日流水平均一万多元,但实际上平均三千元都不到。
记者登陆了全时官方网页,看到有“200家门店实力见证,28%至35%高毛利模式”等语句的小弹窗出现在网页上。虽然并没有谢松涛所说的40%甚至55%这么高,但可以看出“高毛利”是全时加盟主打的亮点之一。
“虽然全时的加盟费并不算很高,但实际上全时要求我们加盟商所有设备、货物全部从全时采购,这一部分的花销其实很大。”谢松涛说,加盟的时候全时方面并没有提供透明的价格表,加盟后才发现在同等品质条件下,全时的设备采购价格要比其他渠道贵得多。
谢松涛表示,他的店开业一两个月时一直亏损,当他找到全时方面要求说法的时候,全时并未给出有效的建议和解决方法。“我反复去找了好多回,最后全时才勉强同意托管我的店面。今年1月开始托管,托管期是4个月,后来又延长了两个月。但今年7月到期后,全时再也不愿意延长托管期,我就只好关店。”说起他的全时店,谢松涛显得有些气愤。“加盟后我才发现全时方面并没有有效的退出机制,只是当时说如果闭店,相关的设备和货物全时方面会处理。但是我在今年7月闭店的时候,全时拒绝回收,说如果要他们接收的话需要我签署一个不起诉的协议,我拒绝了。”
面对高昂的房租和人力成本,在全时托管到期后,谢松涛无奈地选择了关店。但他认为,是全时隐瞒了重大真实情况造成这样的结果。目前,谢松涛已经以特许经营合同纠纷为由将全时告上了法庭,本案已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立案。
谢松涛并不是个例。另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加盟商表示,他差不多也是第一批加盟全时的,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发现亏损严重后我就去找全时总部,但那边并不认账,各种推诿。”他表示,后来全时的相关宣传资料对毛利率已经进行了修改,但他保留的原始宣传单上还有着“40%毛利”这样的字样。这位加盟商说,据他所知,去年还有一位加盟商去全时总部理论,当时全时方面的工作人员甚至直接上手抢夺加盟商包里的资料,加盟商选择了报警。不过,据记者了解,这位全时工作人员目前已经离职。
此外,根据加盟商反映的情况,全时宣称于2015年5月开放了特许加盟,但实际上记者查到,全时在商务部的特许经营备案系统里的备案时间是2015年11月 5日。谢松涛表示,他在2015年5月和7月分别与全时签了《全时便利店特许经营合同》及其补充协议《联营合同》,此后他的店在2015年10月开始营业。
针对目前全时官网上宣称的28%至35%的高毛利,中国商报记者联系了全时加盟部副总监肖刚。肖刚表示,这样的毛利率是弹性的,“实际上是根据每个门店商品售出的结构来决定的,如果一门店的某个毛利低的商品销售量高的话,那么这个门店的毛利也会受到影响,这个(毛利)本身就是浮动的。不管是全时还是其他品牌,如果要保证某个固定的毛利率,这本身就不科学。”而对于记者询问的其他问题,肖刚让记者联系全时的品牌部,但以公司总部刚搬迁没有统一公布部门电话为由拒绝给出品牌部的联系方式。对于谢松涛状告全时一案,肖刚也表示会有法务部门对接,他对这个事情并不清楚。
管理存疏漏
“除了全时在宣传上有所夸大,在对加盟店的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问题。”谢松涛说,当初加盟的时候全时宣称货物一日三送,官网和宣传册上都这么说,“但实际上全时的配送能力根本达不到,总是优先给他们自己的直营店供货,我的店基本上就是一日一送。”他还表示,全时经常半夜两三点的时候送货,这个时间段让他的员工意见比较大,而且热销的产品经常不能及时补货,让他也是苦不堪言。
记者在一个全时加盟商的微信群里发现,有加盟商晒出全时供货的咖啡照片,说“咖啡都臭了库房还给送”,而其他的加盟商对此则表示是“家常便饭”。此外也有加盟商表示某款热销产品缺货后订不到,给生意带来一些影响。
由于全时对供货配送这方面的疏漏,不少加盟商想要寻找其他的供货渠道,但由于加盟时全时方面要求加盟商统一从全时采购,所以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此外,对于大多数便利店都有的快餐售卖,全时似乎也存在一些问题。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从2015年6月至今,全时便利店的各家分店一共收到16次行政处罚,其中有5次都是和“未取得餐饮服务许可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有关。
记者发现,除了全时,7-11便利店受到的4次行政处罚中的2次也与“未经许可从事现场制售经营活动”有关,其他品牌的便利店也有类似的处罚记录。
根据相关政策,便利店如果售卖包子、关东煮之类的食品,需要在原有的《食品流通许可证》的经营范围中申请增加现场制售项目就可以。但是,如果要售卖从外面冷链运输到店内再现场加热的快餐盒饭,就必须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而很多便利店都是难以申请下来这一证件的。
谢松涛表示,他加盟全时的时候,全时对这方面并没有给加盟商进行说明,而一旦受到举报被食药局查处,生意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后来我去找全时问过这个证件,全时方面说的是让我们自己申请,但如果全时自己的直营店都没有申请下来,我们就更难办了。”
在全时2015年度工作会议上,全时曾宣称“2015年,全时便利店在北京市场的目标是1000家门店,营业额将呈现几何式增长”,不过,如今全时的北京门店并没有达到这么多。但全时并未停下自己的脚步,也从不掩饰自己的野心,目前的全时依然在加速扩张,并已经进军四川市场。在快速增加门店的同时,对于加盟管理方面出现的疏漏,全时是否应当对此重视起来?
全时加盟受诟病
在同等品质条件下,全时的设备采购价格比其他渠道贵得多。
加盟商们认为全时在加盟宣传上有所夸大,存在虚假宣传的嫌疑。
对加盟店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全时配送货物不及时,热销产品经常不能及时补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