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中国前首富。国美的董事长,黄光裕。因为表现良好,两次减刑,按照目前的刑期来看,离他出狱的时间还有不到5年。
在他缺席的日子里,中国的零售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错过了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崛起,也没亲眼见证互联网的强大,更没看到那个昔日强大的对手苏宁已经将国美甩在了后面。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网络零售B2C市场份额占比中,拍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天猫、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份额分别为56.5%、23.6%、3.0%和2.9%,国美则位列第五位,份额仅为1.6%。
五年后,国美能否在黄光裕手里重新崛起?目前看来,有机会但却并不乐观。
1
逆电商之势,保守的战略终被市场遗忘
互联网时代到来,电商就是零售业新的趋势。线下实体店向下,互联网电商向上是大势所趋。
看看电商与传统零售的增长速度对比,更是对比明显。工信部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网络零售额增长近46%,而社会零售总额则只增长10.9%。苏宁去年的营业收入只增长7.05%,而京东增长了67.57%。
但是国美却逆潮流而动,国美在电商方面的步伐缓慢且保守。国美认为在欧美市场,线下实体依然经营的很好,电商这块占比有限。
国美安心于做一个家电方面的垂直电商,将国美在线做成了渠道。这与苏宁的做法完全不同。苏宁的重心基本转移到了线上,而国美的重心在线下。
在黄光裕时代,国美和苏宁都是高举高大、大举扩张的思路,而现在的国内选择了自给自足的道路。结果就是苏宁依然坚持狼性的道路,大举融资并购。而国美已经鲜有大动作了。
国美的说法是,将精力都放在主业上,回归到零售的本质。但现在是个竞争激烈的大动荡时代,一个跑马圈地、你死我活的时代,保守意味着退出市场竞争。
2014年3月,国美曾经召开过一次发布会,公开和京东叫板,然而这样公开叫战的作法在行业竟然连一丝涟漪都没有产生,国美悻悻而退的结局说明,当你选择了保守谨慎的道时,被市场遗忘已经难以避免。
2
摇摆不定的战略拖垮了国美
国美真正开始进军电商领域是在2010年底,国美收购了库巴80%的股权后。那个时候国内的电商格局初见端倪,但还不稳定,国美还有机会。
接下来的时间,国美可谓乱成一团。电商战略换了又换,一开始是独立发展综合品类平台,接下来是线上线下融合全渠道,接着又是双品牌围剿竞争对手,然后又换成是单一品牌聚焦竞争。
到了现在,又换成了“代运营”,国美官方的说法是“开放性全渠道零售商,欲形成线上+线下+移动终端+其他社会化渠道的全渠道销售平台”,光看这段话都觉得特别乱。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厂商卖货,与电商代运营公司做的事情是一样的。这个方向是趋势,也是几个大电商都在采取的模式,但是这个模式还能有多少红利可吃,现在仍是未知数。
前期摇摆不定的战略让国美失去了成长的最好时机,也拖垮了国美电器。
国美的老对手苏宁电器,在互联网转型的战略上,一直都坚定不移毫不迟疑。
苏宁与国美在电商业务上一直都处于亏损状态,但是苏宁并没有放弃电商这一块,反而仍然大手笔在电商投入精力,正是这样的坚持才一度爬到了电商前三的位置。
不过后期管理上的不当,导致苏宁份额的严重下跌。当然这是后话,今日先不提。
在为国美电器感到叹息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造成国美电器困境的原因是什么,我想还是人的问题。
3
为了家电3C,放弃星辰大海
在黄光裕入狱后的几年时间里,黄光裕家族与陈晓一直在争夺控制权,之后高层相继离职。陈晓事件解决之后,国美就处在守业状态,在电商大潮来临时,左右摇摆不定。
国美电器内部已经是派系林立,内耗严重,人心早已涣散。传统零售老臣占据重要位置,这本是国美电器线上线下大整合的时代。
国美内部的人员称,现在的国美领导较保守,而且对国美在线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投入的力度也不大,线上线下还没建成联系。
时至今日,国美的线上和线下业务仍然不完善。
从目前来看,国美整体战略过于向家电3C倾斜,这也让国美在线很难打造大电商平台。
根据查阅国美电器近几年公司年报显示,影音、空调、冰洗、通讯、电脑、数码这些传统的家电3C业务,仍然是国美电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业。
在近年来,涉及服装、图书、生鲜、百货、商超等多个增长势头看涨的消费品领域,国美基本没有建立深度布局。
与此相对,曾经的主要竞争对手苏宁在和天猫牵手后正在瞄准一家互联网综合零售商的目标快速前进,而国美还止步于家电零售,以及线下经营。
更大的问题是,随着当前整个家电零售产业的多元分化,家电零售产业发展正在放缓,国美该如何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