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许经营第一网——携您一起走进特许领域
时珍阁的落败警示热衷多种投资经营的连锁药店
时间:[2013-11-18]    来 源:未知     作 者:特许经营项目组  点击:

昔日的重庆连锁三强之一,今朝的七项商标经竟然只卖1.15万元,两项股权资产竟然无人接标而流拍。有关人士认为,时珍阁的落败,对于热衷多种投资经营的连锁药店来说,绝不仅仅是个警示……

9月11日,时珍阁以30万的整体参考价拍卖旗下的7项注册商标、时珍阁大药房连锁公司87.55%的股权和时珍阁医院管理有限公司20%的股权。结果,仅有7项注册商标以1.15万元的价格拍出,两项股权资产全部流标。面对叫价后无人举牌的尴尬,拍卖师也连称“意外”。重庆某知名连锁批发公司总经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今,这个品牌在本地已是个负值,多数同行不敢接标。”

回放:往昔十年辉煌,今朝负债累累

时珍阁曾是重庆大型的民营医药企业。自1988年创建品牌后,其一路快速发展,且早在2002年,因其年销售额过2亿元而跻身全国药品零售前20强。此后,时珍阁更是“圈地”、“投资”并举,且做起了“副业”。不仅低价拿下重庆某中药厂,还投资过亿元兴建被称为重庆最大最先进的医药物流中心,且又以时珍阁命名开设一家民营医院。

然后,十年的快速发展,也让时珍阁负债累累。四处投资的时珍阁开始了贱卖的命运:2005年遭遇银行收紧贷款,上千家供货商一度“逼宫”;旗下的数家直营店全部出让,目前仅存36家尚在经营的加盟店。虽其净资产1300多万元,但绝大部分属于应收账款、长期投资等项目,流动资金仅有1.9万余元。据记者了解,去年时珍阁为重庆崎岭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3154万元的担保借款,此外曾向交通银行贷款1900余万元,目前负债高达4600余万元。难怪拍卖现场,出现了连续叫价后扔无人接招的场面。

究原:降价竞争白热,不可三心二意

如今,药店圈里仍不乏热衷扩张或多种投资经营的零售终端身影,此时的“时珍阁拍卖事件”自然引起了业界一番不小的争论。一位曾对时珍阁企业文化大加赞赏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今日的落败是重庆当地医药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导致的。对此,重庆医药商会会长唐良平也赞同。他认为,疯狂打价格战,让利润不断下滑,是民营药房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他说:“杀敌三千,自残八百,怎能不败?因为价格战越陷越深,只能导致更多的药企陷入恶性循环,最终让整个重庆医药行业走入一蹶不振的泥潭。”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医药流通研究中心主任代航告诉记者,时珍阁的过度扩张也使其陷入败局。他认为,药店若向多元化、物流、配送等方向发展,其战略投资要与发展规模相匹配。重庆医药物流向来发达,且和平、桐君阁都有自己的大型物流中心,作为一个民营药房,新建的物流难免会与国家企业相比有实力不济的原因。因此时珍阁的物流中心有60%多是闲置的,这种投资就很有风险,甚至会拖累零售主营业务。而且,代航也提出,零售连锁的专业管理人才尤为重要。企业最高领导者可以是个战略管理者,使企业向多元化发展,但下面的零售、医院、物流等均要有专业人才管理,只有在不同部门建立一个核心的管理团队,才有可能支撑多元化的可持续性发展。

重庆某知名连锁批发公司总经理黄先生也有同感。他认为,时珍阁从一开始就没有专心做零售品牌经营,采取贴牌方式扩张门店,最鼎盛时,旗下拥有四五百家门店,如今则关的关、卖的卖。“没有做好管理就为失败埋下了伏笔。”他还表示,作为民营药房,时珍阁不顾自身资金实力,涉入医药物流、药品制造等领域,盲目投资导致药房资金链吃紧则是失败的直接原因。黄先生说:“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企业不能把太多希望放在投机取巧、资本运作扩张上,一旦资金跟不上,只能关门。”品牌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在微利的今天,资本性的扩张远没有经营性扩张来得稳健。代航提醒零售终端“投资应谨慎,不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另外,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无视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扎扎实实做好连锁的规模经营,无疑是对零售品牌致命的打击。

 

文章由(lisong)网编辑整理

昵     称:
您的评论

特许加盟 连锁加盟 开店选址技巧
Copyright ©2005-2015 特许经营第一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搜宝商务中心2号楼
电子邮箱:liweihua169@126.com 京ICP备180474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