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许经营第一网——携您一起走进特许领域
“席殊”败在无法控制加盟店
时间:[2013-11-18]    来 源:未知     作 者:特许经营项目组  点击:

“这是上海唯一一家生存下来的席殊书屋,但书店已经跟席殊本人没有任何关系了。”卢湾区建国西路上,一片法国梧桐掩映下,席殊书屋隐身其中。

柜台旁的店员想了想,又记起松江区可能还存有一家席殊书屋,但也早已脱离席殊连锁。而在两三年前席殊书屋连锁的鼎盛期,上海至少有12家席殊书屋,分布在普陀、卢湾、浦东等各区县。如今,关门的关门,改名的改名,市区仍挂着席殊书屋招牌的已仅此一家。

上海席殊书屋的境遇,是这个中国首家也是最大的全国性民营连锁书店现状的一个缩影。这个曾经在全国400多个城市拥有600余家加盟店的书店连锁,目前或者倒闭,或者更换招牌,已经走在下坡路上。席殊本人也陷入公司员工、出版社和加盟商的重重追债中。

上海已无席殊连锁

建国路席殊书店店员表示,只知道该店目前已经与席殊连锁脱离了经营上的关系。由于“席殊”这个招牌还能吸引很多老顾客,店主一直沿用着这个店名。彼时正值周末下午,店内只有两三个读者在书架前翻书。一名读者拿着两本书到柜台结账时,店员甚至还认出该读者两周前在书店买过一本建筑方面的书。

“现在书的生意都不好做,靠着一些老读者书店的收支刚好能够平衡。”建国路席殊书屋的业务经理马刚给记者算了笔账:不超过50平方米的书店,每月店面租金为1万元,书的利润普遍在20%~25%之间,算上人力成本及物流成本,每天书店的营业额要在3000元以上才能保证不亏本。对于这样一个小店面来说,达到日营业额3000元并非易事。

除了门店售书外,该店还会有一些针对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团购业务。由于开店已有多年时间,积累了一批团购的老客户,才保证书店经营勉强维持下来。对于门店附近的一些读者,该店提供免费送书上门。

“有时候老客户点名购买一些市面上难见的书,我们会到出版社按原价购买,再加价卖给读者。”马刚表示,为了维持老客户关系,书店甚至经常做些亏本的买卖。他断言,如果有定位相似的民营书店在相同路段开新店,在如今不断上涨的店面成本及不景气的图书环境下,在几个月内关门几乎毫无悬念。

马刚表示,该书店于去年正式脱离席殊书屋连锁。由于各加盟店之前与北京总部的联系仅限于图书采购,脱离连锁后对书店的运营模式并无太大改变。而席殊连锁的店面设计装修及社科人文的品牌定位目前仍保持着,一些老客户对此很有好感,这说明其连锁模式也并非一无是处。

掌控不力成连锁死穴

事实上,席殊这个名字在中国图书业也曾叱诧一时。1998年,席殊成功发展第一家加盟店,随后一年时间,席殊书屋在全国各地发展了100多家连锁店。在2001年~2002年间,席殊书屋平均每个月发展20多家加盟店,每家店的投资规模当时为12万元。到2002年,席殊书屋的零售网点已经超过了600家,成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书店连锁。席殊本人也被冠以知识分子、书法家、商界领袖、民主党派人士等诸多头衔。

在2002年以后,席殊书屋的销售便开始下滑。2004年,席殊宣布2~3年内将在国内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重振计划。但2006年2月席殊员工掀起离职潮,又纷纷通过劳动仲裁、法律诉讼等形式追讨工资和报销费用,加上出版社、加盟商对席殊公司的讨债,席殊用近10年时间打造的庞大连锁体系瞬间解体。

在上海某出版社工作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根据最初的规划,席殊书屋的盈利点在批发,通过建立自己的连锁店网络进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然而事实上,采购、配送和结算的统一上都存在问题。行业的信用缺失,导致公司的很多应收账款难以及时回笼,而图书物流周期长、成本高的特性,使席殊要为620多家门店提供物流的想法一直难以实现。

此外,席殊书屋在全国多数省市都有网点,分布分散,同时各自的规模也比较小。市场上每年销售20万种书籍,不同地区的消费品种也不尽相同,给统一采购带来困难。独自面对批发商时,加盟店自身的规模也决定了他们拿不到合理的价格,影响着利润。

“鼎盛时期,席殊连锁的年销售额能达到3亿元,但这些资金很难进入总部进行调配。”上述人士表示,由于对各加盟店的掌控不力,除各加盟店所交纳的加盟费用,席殊一直找不到其他有效的利润增长途经,这是导致席殊连锁资金链最后断裂的根本原因。

 

文章由(创业项目)网编辑整理

昵     称:
您的评论

特许加盟 连锁加盟 开店选址技巧
Copyright ©2005-2015 特许经营第一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搜宝商务中心2号楼
电子邮箱:liweihua169@126.com 京ICP备180474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