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维华讲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智力服务领域的坑爹式陷阱大曝光
时间:[2024-12-10] 来 源:未知 作 者:特许经营第一网 点击:
本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的增多、细化、快速翻新、日趋复杂,培训、咨询、外包等领域的智力服务业大有可为并能够为企业助力,然而,中国的市面上却存在着大量的智力服务领域的坑爹式陷阱,它们在坑害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之外,也在急剧地损坏智力服务的名声和市场。

下面仅仅列举一些常见的坑爹招数,希望广大企业主们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1、很多公司或甚至个人,明明就只是一个VI的设计公司,却偏偏要把自己声称为品牌公司。真相是,VI只是品牌管理、建设和运营的其中一个方面而已,远远代替不了品牌的智力服务。
2、很多公司都是扯虎皮做大旗的狐假虎威,比如一些顾问咨询、策划公司,通常拉一些大学的著名教授、某领域的知名专家、不知什么原因离职但绝大多数肯定是被某著名公司除名的高管、甚至一些企业家的名头,然后组建一个乌合之众的草台班子,对外咨询、策划。所以,做咨询和策划的那群人,和它们号称的首席专家的那个人,其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甚至,企业在整个项目咨询的过程中,你都看不到或极少看到被扯做大旗的那个专家。
3、千万不要相信很多、很多投资公司都有的现象,那就是,为了投资成功或抬高自己的身价,它们通常都会对被投资的企业声称其实自己投资的不只有资金,还有资源和甚至经营、管理、战略等经验或知识。
对于投资公司而言,资金应该是有的;资源的话,是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地有一些资源;但投资公司们要是谈到自己在所投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战略上的经验或知识的话,那就纯粹属于瞎扯淡了。真相是,它们根本不懂实际的企业经营和管理,原因很简单,没听过一线炮火的人是没资格谈经营、管理和战略的。至于绝大多数是锦上添花而不愿意雪中送炭的投资公司们声称的投资的目的不纯粹是钱,就更是笑死人,它们的这话就如同主动卖淫的妓女说其卖淫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享受爱情一样。
4、在很多培训、公开课、峰会、论坛等上,看着台上的讲师们唾沫星子乱飞、俨然真地自己把自己当成大师般地演讲或授课,很多企业都觉得其很厉害。
但是,你知道真相吗?
很多这种所谓的讲师的套路是:寻找市面上热门的话题,买一堆相关的书籍,找一帮学生做出驴屎蛋子外面光的PPT,然后虚假包装讲师(实际上就是个脸皮和嘴皮都厚的二流子),然后该二流子背诵PPT的内容,然后……就是一些不明就里的企业家们坐在台下认真“听课”,实际上在听二流子“背诵”。不信的话,你现场问几个问题,让它们现场回答下试试?通常的情况是,学员们问了问题之后,二流子迅速地把问题发邮件或微信给做PPT的几个学生,让学生们迅速用百度之类的方法获得模棱两可的答案,然后二流子再装模作样地回复学员。
5、至于老大接活、小弟们干的事情,几乎已经成为咨询、策划界的潜规则了,我就不多说了,你们都应该知道的。
6、“教授”满天飞、“老师”遍地走。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不只是在娱乐界,在很多其他行业,也逐渐兴起了一个风尚,很多人自称或逼着别人称自己“老师”“教授”。说实话,自打“老师”“教授”的称呼铺天盖地的乱飞之后,作为全职教师的我,很害怕别人在外面叫我李老师,因为我总觉得那是对我的侮辱,也很害怕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被强行地划分到那些李鬼的行列中。
7、严重自我矛盾的自我摧残的心态和做法。那些胸无点墨、只是靠着舌头吃口活饭的人,尤其是市面上的很多讲师、培训师,总是一边吹嘘着自己的所谓“实战”,一边贬低着大学教授们的“太理论化了”。然而,一旦它们有机会,比如以直接或变相的捐钱的方式获得了在某大学(绝大多数是继续教育学院)演讲或不演讲的机会,它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哀求某大学施舍给其一个类似于“客座教授”“特聘讲师”“特聘教授”“企业导师”之类的名头。然后就不得了了哦……从此之后,该人对外的名头中一定是把鬼才知道含金量多少的“客座教授”“特聘讲师”“特聘教授”“企业导师”之类的头衔放在第一位。然而,然而,然而,奇葩的是,这个时候,它们倒不怕自己“太理论化了”?
8、很多市面上的社会讲师、培训师动不动就搬出自己的所谓著作。且不说那些所谓著作的质量有多差,基本都是东拼西凑、连抄带蒙的。那有人问了?既然书的质量那么差,为什么还能出版呢?真相是,现在的很多出版社,都有这样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或潜规则:只要作者出几万元购买一个书号,或者作者承诺承销几千本书,出版社就给出版。看看,多黑啊!中国不但食品等领域假冒伪劣充斥,就连神圣的知识领域也早已经是烂成屎了。通常,那些小出版社的这种不负责的做法更多,所以,好书坏书,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看其出版社的权威性。
8、很多市面上的社会讲师、培训师动不动就搬出自己的所谓著作。且不说那些所谓著作的质量有多差,基本都是东拼西凑、连抄带蒙的。那有人问了?既然书的质量那么差,为什么还能出版呢?真相是,现在的很多出版社,都有这样的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或潜规则:只要作者出几万元购买一个书号,或者作者承诺承销几千本书,出版社就给出版。看看,多黑啊!中国不但食品等领域假冒伪劣充斥,就连神圣的知识领域也早已经是烂成屎了。通常,那些小出版社的这种不负责的做法更多,所以,好书坏书,最简单的办法之一就是看其出版社的权威性。
……
先说这么多吧。估计看到这个文章的很多智力服务领域的童鞋们现在已经面红耳赤、大汗淋漓了。
更多陷阱的曝光,请持续关注,我下回继续分解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