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绩效评估之后,对未达到的目标或标准必须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研究出改善对策。下面对安全、收益、销售及效率的改善分别加以说明。
1.安全性改善
安全性改善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避免不当的库存金额,降低资金积压。要做好库存管理,适当订购,并做好商品ABC分级管理,淘汰滞销品。
(2)延长货款的付款周期,但不能影响商品的进货价格及品质。
(3)避免不必要或不适当的设备投资。
(4)妥善规划资金的来源与运用。
(5)适当的银行保证额度及余额。
2.收益性改善
收益改善对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营业额。
(2)降低进货成本: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厂商议价,降低商品进价;减少中间环节;开发有特色、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保持合理的商品结构。
(3)减少耗损。仿制各项不当因素所引起的损耗,如商品流程不当,包括采购、定价、进货验收、卖场展示、变价作业、退货作业、收银作业、仓储管理、商品结构等流程的不当。
(4)降低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尤其是人事费,折旧费、租金及电力费用。提高人员效率,降低人事费;进行适当规模的投资,降低折旧费;导入专柜,分担部分租金;节省电力费用,装设节电设备,不开不必要的灯;有效运用广告促销费用,严格控制费用预算。
(5)增加营业收入,如收取租金、新品上架费、看板广告费、年度折扣、广告赞助费、利息收入等。
(6)减少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主要是指利息支出,较少发生的是财产交易损失和投资损失。特许经营企业可采取强化自有资金、谨慎做好投资评估、减少投资损失等方式来减少营业外支出。
3.销售改善
销售改善对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立地力,寻找优良立地,减少开店失败率。
(2)商品力的提升,主要包括商品结构、品种期齐全度、品质鲜度、商品特色及差异化、价格的竞争力等因素。
(3)贩卖力的强化
4.效率性改善
(1)降低损益平衡点。若要减低损益平衡点,需降低固定费用及变动费用率,并提高毛利率。
(2)提高商品率。提高商品效率主要是指提高商品周转率及交叉比率。要提高商品效率,就必须提高销售量、毛利率及减少存货。但减少存货并非指一味地降低库存量,否则易发生缺货、断货的情形。
(3)提高人员效率。有效运用人力资源并合理控制人数,以提高人员效率。换言之,即重视人的质和量。在质的方面,必须规定各部门、各层级人员的资格条件,慎重选用人才,有计划地培育人才。同时,制定奖惩办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量的方面,应制定各部门人员标准编制,控制员工人数,简化事务流程,使用省力化、省人化的设备,妥善运用兼职人员,训练并培养员工的第二专长、第三专长,是不同部门的人员可以相互支援。
(4)提高场地运用率,如开店之前应做好销售预测及店铺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