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许经营第一网——携您一起走进特许领域
【李维华讲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众多上市企业2021财报集中透露的17个商业趋势
时间:[2022-03-25]    来 源:未知     作 者:特许经营第一网  点击:

截至20223月,包括餐饮、服装、美妆、潮玩、商超等在内的多行业、多家、国内外的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的上市企业、准上市企业或行业巨头们陆续发布年度财报,其中透露的几点的商业模式和企业运营等新动向或趋势值得高度关注:


 

1、传统的线下实体连锁觉醒并稳步超越。

 

在积极拥抱线上以及线上红利收缩的内外改变之下,比如零售界的沃尔玛、美妆界的屈臣氏、多品牌服装代表安踏、单品牌代表李宁、珠宝界的周大福、快餐界的麦当劳等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有卓越的表现,在营收和利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老品牌焕发新活力的势头非常明显。

 

相反,多家声称互联网基因、互联网思维的新消费品牌或网红品牌则继续、持续性亏损和股价断崖下跌。为挽回颓势,一些企业甚至不惜以假降价、实减料的自损品牌和商誉式噱头从高端定位下沉到中低端市场。

 

2、线上投入的增加结果往往是增收不增利。

 

对线上的大幅投入成为共识。

 

然而,线上投入的结果基本都是营收增加但利润下降,主要原因是线上的电商促销费用、平台抽成、获客成本等费用过高,所以导致在线上投入的企业的利润反而下降,甚至赔钱赚吆喝。

 

通常,对于很多零售企业而言,与线上比较起来,线下的零售毛利明显更高。

 

3、“大特许”的商业模式全面普及。

 

“大特许”模式几乎成为每家企业的选择:以麦当劳、肯德基等景点传统的商业模式或整店复制的特许经营为主线,覆盖线上线下尽可能多的渠道,融合经销、代理等老模式和“两社”等尽可能多的新模式,前台、中台和后台均大量采用现代科技,深度运用以李维华的中国特许经营思想为基础的现代特许经营学理论。

 

单方面固执于直营、互联网、实体店、自我资金而轻视加盟、线下、电商、外在资本或反之的企业越来越少。

 

4、单店形态全面化。

 

独立店、店中店、专柜等形式都有涉及。

 

5、单店面积两极分化。

 

一方面,比如一众茶饮咖啡品牌开始热衷于开设小店或甚至只做更轻更小的GO店;另一方面,李宁等服装品牌则热衷于高效的大店。

 

哑铃式的店面分布成为主流。

 

6、“两权分离”的单店模式成为主流。

 

随着单店的投资方、运营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李维华的“两权(产权、运营权)分离,三权(产权、运营权、分利权)组合”下的至少16种单店模式被广泛采用,各种组合形态的单店都有出现,包括纯直营店、纯加盟店、合作加盟店、托管店、联营店、投资理财店等,愚蠢且狭隘的所谓直营、加盟“双轨制”成为历史性最大笑话之一。

 

7、外卖的竞争焦点之一为时间。

 

很多企业提出了1小时和半小时送达的外卖服务。

 

“谁更快”的比拼将大大提升和优化顾客的EI(时代识别,李维华的8个单店识别即8I之一)体验,成为宅腐经济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但这对企业的实体网络密度、外送体系、人员素质、外送装备等的完善度要求较高。

 

8、研发与科技真正被企业重视起来。

 

研发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终于开始落到很多企业的实际行动之中,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企业们的研发占比、专利数量、原创性技术等普遍提升。

 

9、社会公益意识上升。

 

正如同衡量特许经营与连锁经营唯一的全面性指标即维华加盟指数(WFI)所提出的“法、商、德、情”中的“德”所指的那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财报里大篇幅地描述自己的公益“业绩”,比如给灾区捐款、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采用的减碳手段、对于社区的贡献、消防等主题店增多等。

 

10、市场细分度增加。

 

比如零食领域,专门针对茶歇、孕妇、儿童、健身和甚至糖尿病等人群的产品和品牌纷纷涌现;比如运动服饰领域,专门针对跑步、滑雪、篮球、羽毛球、登山等的细分化产品和品牌纷纷涌现。

 

细分领域的竞争渐趋白热化,竞争赛道从原先的大动脉逐渐分化为毛细血管。

 

11、上新频率和数量明显增加

 

有些品牌的上新频率和数量甚至可以达到每天1个或以上。

 

颠覆性创新或革命已经落伍、成本收益不划算、满足市场需求过度超前等,小改小造的微创新、小创新、轻创新更为普遍。

 

12、复购比拉新更重要。

 

比如在对员工、单店、渠道等的考核中,对于顾客的复购率或留客率的考核权重开始大于拉新顾客的考核权重。

 

留住顾客比营销新顾客更为被重视,这不只是因为老顾客的复购率是现实的现金流问题,还有现在的消费群,比如Z世代们对于品牌的忠诚度减弱、可选择性变多、顾客会员的拼抢热度增加、供给侧大于需求侧、二选一的垄断模式被管制等原因导致。

 

13、“两社”渠道或模式大幅增长。

 

“两社”指的是线上的社交(与直播)电商,以及线下的兴盛优选、美团、橙心优选等平台的社区团购。

 

14、新型商业模式或玩法愈发普及。

 

比如联名、周边、盲盒、种草、直播、虚拟人、元宇宙、NFTDTC、私域运营、APP、小程序、两社、IP打造与特许、快闪店、主题店、限定、三国(国风、国潮、国货)等新型商业模式或玩法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

 

15、“功效”型产品和服务更受欢迎。

 

比如服装界更强调面料的防紫外线、透气、吸汗、抑菌、凉爽、保暖、防风、防雨、防切割等“功效”,比如餐饮食品界更强调具有更低的糖、脂、卡、盐等健康、营养“功效”,等等。

 

“功效”或实用型的消费者诉求对企业的科技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6、会员争夺白热化。

 

几乎每个企业都在可以强调自己的会员数量以及对于会员营销的重视。

 

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会员的数量和质量必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最白热化阵地和企业的最大资产之一。

 

17、多品牌化。

 

不管是为了原有品牌老化之后找寻第二、三或n个增长曲线,还是为了探索新的领域、规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等原因,多品牌化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趋势,而且除了李宁之类的个别公司,绝大多数的公司的多元化品牌都是另起新名字。

昵     称:
您的评论

特许加盟 连锁加盟 开店选址技巧
Copyright ©2005-2015 特许经营第一网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西路16号搜宝商务中心2号楼
电子邮箱:liweihua169@126.com 京ICP备180474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