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锁企业门店经营绩效的评估指标:
(一)经营性指标
经营性指标主要用于衡量连锁企业门店的生产力水平。评估的主要指标有来客数及客单价、盈亏平衡点、经营安全率、地均交易次数、地均费用额、人均营业面积等。
来客数是指某段时间内进入门店购物的顾客人数,通常根据顾客交易次数来计算;客单价是指门店的每日平均销售额与每日平均来客数的比率。其中客单价的计算公式为:
1、客单价(销售额交易次数)100%
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销售额等于来客数与客单价的乘积。因此,来客数与客单价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门店的营业额。
2、盈亏平衡点时的营业额固定费用(毛利率变动费用率)
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毛利率越高,营业费用越低,则盈亏平衡点越低。一般情况下,盈亏平衡点越低,表示该门店盈利就越高。
3、经营安全率(实际销售额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实际销售额100%
经营安全率数值越大,反映该门店的经营状况越好,一般来说,经营安全率在30%以上为良好;25%~30%为较好;15%~25%为不太好;10%~15%为不好,应保持警惕;10%以下则为危险。
4、地均交易次数=年交易次数营业面积
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地均交易次数越多,说明门店的经营业绩越好。
5、地均费用额=(可控费用+不可控费用)/营业面积
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地均费用额越高,说明门店运营费用越高,门店越需要加强对可控费用的管理。可控费用包括水电、包装、办公、差旅、保安、所用经营费用。不可控费用包括租金、折旧、利息、开办费摊销。
6、人均营业面积=营业面积员工人数
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对于营业面积相同的门店,员工人数越少,员工工作负荷越高,人力成本相对越低。
(二)效益性指标
效益性指标反映连锁门店的获利能力。评估的主要指标有营业额达成率、毛利率、净利额达成率、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等。
1、营业额达成率实际营业额目标营业额100%
营业额达成率的参考指标在100%~110%之间。该指标越高,门店绩效越好。
2、毛利率毛利额营业额100%
毛利率的参考标准是15%~20%。该指标越高,门店效益越好。
3、人均劳效(人效、劳效)=销售总额/员工总数
由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如果门店的人员越少,销售额越高,则人均劳效也越高,劳动效率也就越高。
4、地效或平效=销售总额/营业面积
不同类的商品所占的面积、销售单价、周转率不同,其每平方米销售额也不同。例如,一般来说,烟酒、畜产品、水产品的周转率较高,单价高,所占面积小,因此每平方米销售额也高;而一般食品的每平方米销售额则较低。
5、存货周转次数=总销售额/(起初库存+期末库存)/2
商品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商品的销售情况越好,该项指标的参考标准为30次/年以上。
6、毛利存货周转回报率(交叉比率)=毛利率×存货周转次数=毛利额/平均存货
商品除了要有合理的毛利率外,还要有较高的周转率。如果毛利率高而周转率低,则获利水平有限。因此,该项指标越高,门店的获利能力就越强。
7、商品贡献度=毛利率×商品销售构成比
在商品贡献度一定的情况下,商品销售构成占比越高,毛利率越低,门店可根据商品贡献度进行商品结构调整和改进。
(三)费用性指标
费用性指标反映连锁门店的费用水平以及门店的获利能力。评估的主要指标有费用总额、营业费用率、平均人工成本、人工费用率、可控费用率、不可控费用率等。
1、费用总额=人工成本总额+可控费用总额+不可控费用总额
人工成本包括员工工资、福利费。可控费用包括水电、包装、办公、差旅、保安、所用经营费用。不可控费用包括租金、折旧、利息、开办费摊销。
2、营业费用率营业费用营业额100%
该项指标越低,说明营业过程中的费用支出越小,门店的管理越高效,获利水平越高。营业费用率的参考标准是15%左右。
3、人工费用率(%)=人工成本总额/销售总额
该项指标越低,说明人工费用越低,门店的管理越高效,获利水平越高。
4、可控费用率(%)=可控费用总额/销售总额
该项指标越低,说明可控费用越低,门店的管理越高效,获利水平越高。
5、不可控费用率(%)=不可控费用总额/销售总额
该项指标越低,说明不可控费用越低,门店的管理越高效,获利水平越高。
(四) 发展性指标
发展性指标主要是指连锁企业门店的成长速度。其评估的主要指标有营业额增长率、开店速度、营业利润增长率、卖场面积增长率等。
1、营业额增长率=(本期营业额上期营业额1)100%
一般来说,营业额增长率应高于经济增长率,理想的参考标准是高于经济增长率两倍以上。
2、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营业利润上期营业利润1)100%
营业利润增长率至少应大于零,最好高于营业额增长率,因为这表示门店本期的获利水平比上期好。
3、卖场面积增长率=(本期卖场面积上期卖场面积1)100%
一般来说,卖场面积增长率至少应大于零,最好低于营业额增长率,这表明营业额的增加高于卖场面积的增加,这样单位面积营业额才会增加。

